公元263年股票配资平台配资炒股,三国末期,魏国逐渐强大,蜀国却渐显衰败。司马昭看准时机,派遣大将邓艾率军攻打蜀国。邓艾不愧为魏国名将,他指挥得当,士兵士气高涨,几乎一路势如破竹,三个月内便直逼成都城下。面对无法抵挡的强敌,蜀汉的后主刘禅决定投降,带领百姓和官员出城,正式宣告蜀国的灭亡。
随着蜀国的灭亡,邓艾作为主将,肩负起安抚蜀地军民的重任。他实施了所谓的“保境安民”政策,承诺不杀蜀臣、不伤百姓,并力图以宽容和和平的方式过渡。然而,历史并不总是如同承诺般美好。虽说张飞一家的后代能因刘禅而安享荣华,但关羽的后人却遭遇了极其惨烈的命运。为何同是蜀汉名将的关羽与张飞,其家族的后代竟然有如此天壤之别?
关羽与张飞同为刘备的结拜兄弟,都是刘备麾下的得力虎将。论武功,两人不相上下,且关羽在智谋上更胜一筹。刘备能建立蜀汉政权,关羽和张飞的贡献无疑是举足轻重的。随着刘备势力的逐渐壮大,关羽和张飞也都获得了封侯拜相的荣耀。若蜀汉能够安定长久,二人的后代应能平安享受权力与富贵。
展开剩余79%然而,三国时期的动荡让任何一方的兴盛都显得极为短暂。随着刘关张三兄弟相继死亡,蜀汉的衰败也变得不可避免。关羽与张飞的死并非英雄末路,反而有着不为人知的悲剧。关羽在公元220年因大意失守荆州而败走麦城,粮草不足的情况下,决心突围,却未料到被吴军埋伏,最终被擒。关羽坚决不投降,他的高傲与忠诚反而招来了吴国的杀意。孙权不允许有威胁存在,关羽与其长子关平最终被斩首。
张飞的死则更加令人唏嘘。公元221年,张飞因兄弟死战未果,决定带兵伐吴以报仇。然而,他的死却并非战死沙场,而是在自己的营中被亲信所暗杀。范强和张达原是张飞的部下,却因任务未能完成而遭到严惩。心生不满的他们最终选择了背叛,趁张飞醉酒之际,将其杀害。张飞和关羽,两个蜀国的脊梁,先后在命运的无情打击中倒下。
随着蜀汉的大将黄忠、马超等人的相继去世,蜀国的衰败进入了加速阶段。即使诸葛亮等人再怎么力挽狂澜,也无法阻止蜀国灭亡的结局。最终,公元263年,刘禅投降,蜀国灭亡,魏国的邓艾带领大军入主成都。
邓艾确实执行了保境安民的政策,承诺优待蜀国官员和百姓。为了显示诚意,他下令将死于战场的魏蜀士兵一同安葬,以此表明两国的合并。对于刘禅来说,这种政策让他和蜀国的人民得到了相对的安稳。在魏国的安抚下,刘禅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,还被封为“安乐县公”,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。可以说,这段历史造就了“此间乐,不思蜀”的典故。
但有一个问题随之而来:张飞的后代为何能在刘禅投降后依然过得安稳?这与刘禅的身份关系密切。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刘禅,长女曾为太子妃,后成为皇后。张飞的小女儿也最终成了刘禅的皇后,也就是张皇后。刘禅在投降魏国后,被封为安乐县公,张皇后随之与刘禅一同进入洛阳,成为安乐公夫人。这层关系无疑为张飞的后代提供了庇护,虽然家族地位已不如当年,但至少保住了性命,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晚年生活。
此外,张飞的妻子夏侯氏身份非凡。她是魏国名将夏侯渊的侄女,夏侯渊曾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。张飞娶她为妻时并未察觉她的家世,但随着魏国最终吞并蜀国,夏侯氏的关系成为了保护张飞一家安危的重要因素。魏国的士兵自然不会轻易动张飞一家,这无疑是张飞后人能够安享荣华的关键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羽的后代。关羽曾水淹七军,立下赫赫战功,名震天下。然而,这份荣耀也为关羽的后人带来了祸患。关羽曾斩杀庞德,而庞德的儿子庞会在蜀国灭亡后,随邓艾大军攻入成都,为了报父仇,庞会决定将关羽的家族一网打尽。由于关羽的威名,庞会并未因为邓艾的“保境安民”政策而手下留情,最终在蜀国灭亡后,关羽的家族几乎全员被斩杀。
究其原因,关羽的家族未能在邓艾的政策下得以庇护,最重要的原因或许就在于关羽个人的傲气和他的忠诚。关羽曾誓死效忠刘备,即使面临强敌也从不投降,这种倔强的性格在他死后,延续到了他的后代。关羽的后人不愿投降,甚至可能以父亲为榜样反抗魏国的统治,这使得他们成为了魏国眼中的威胁。最终,庞会得以复仇,将关羽家族彻底铲除。
由此可见,命运的差异往往源于微小的差别。张飞和关羽,虽同为刘备结拜兄弟,同为蜀国的大将,然而两位英雄的后代在蜀国灭亡后的命运,却天差地别。张飞家族因为与刘禅的关系较好,得以保全,而关羽家族则因关羽的忠勇与傲气,遭遇了灭顶之灾。正如俗话所说:“同人不同命”,这段历史便是最生动的写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叁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